首  页 >经营项目 >灾疫中的生死学

  • 第十一期
    第11期:如何应对疫情下的丧失与哀伤。 主讲人:刘丽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导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教育心理、认知心理、心理健康、社会心理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曾在《心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现代外语》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和国外S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撰写的著作荣获教育部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类)。
  • 第十期
    第10期:疫情下的生命思考。 主讲人:杨晓勇博士,副研究员,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工会主席。2007年从事殡葬工作以来,围绕“生、死、爱”开展生命文化研究,出版《生如夏花》《热爱生命》两本专著,参与全国书香三八活动用书《阅读与家风》等书的编写,多篇文章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中国社会报》等报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获奖。曾为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生命文化系列”课程,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法学院客座教,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现代殡葬协同创新中心生命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第九期
    第9期:“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生死哲思。 主讲人:黄瑜,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伦理学,生死哲学。
  • 第八期
    第8期:灾害记忆与共同性。 主讲王晓葵,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社科中心,教授。日本民俗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海外委员、中国西南民族学会灾害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日本名古屋大学学术博士。曾任教于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日本爱知县立大学。研究方向为研究方向比较文化史、遗产保护与政治、民俗学、记忆理论、战争记忆、灾害记忆。主要著述有 《 記録と記憶の比較文化史》(共著)≪明治維新と文化≫(共著)、≪現代中国への道案内Ⅱ≫、《民俗学与现代社会》等。
  • 第七期
    主题:疫情防控视域下亲情的生命价值。 主讲嘉宾:何仁富,男,四川平昌人,清华大学哲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选。创建大陆高校首家生命教育研究机构“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华夏生命教育网,创设并主办“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长期从事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生命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文库,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 第六期
    第6期:生死相依:如何与悲伤同行共渡幽谷? 主讲嘉宾张永超:北京大学哲学博士,辅仁大学博士后研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职于郑州大学哲学系;现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研究方向:侧重于生死学、儒家思想现代转型、中西思想比较(如儒耶“孝悌观”、儒耶“创生”与“化生”、中西思维方式)、知识论与伦理学等;围绕上述问题所撰写论文部分发表于《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月刊》《学术月刊》《哲学分析》《清华西方哲学研究》《南国学术》《中州学刊》等刊物;最近几年集中于李泽厚“巫史传统”研究。
  • 第五期
    第5期:当代社会的死亡遮蔽、压力及其应对。 主讲嘉宾:刘谦,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数项,在国际、国内同行评审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018年以来,关注安宁疗护事业,并在安宁病房开展田野研究。2019年秋季学期,赴英国巴斯大学死亡与社会研究中心访学,走访英国有关临终关怀机构与研究单位。
  • 第四期
    第4期:生命家园与生命。 主讲嘉宾孙树仁: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荣誉院长、教授;中国殡葬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