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中国当代生死教育教师研修班成功举办

分享到:
点击次数:146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20日00:30:44 打印此页 关闭

      2023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期中国当代生死教育教师研修班在上海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由北京袭明教育咨询工作室和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联合推出,旨在进一步推进国内的生死教育事业,让从事相关行业的同仁更多地了解生死学相关知识、生死教育实践手段,尤其是为日后立志从事生死教育工作的朋友提供基本培训。来自全国多地以及相关行业的学员参加研修班。

      研修班第一阶段课程由山东大学王云岭教授主讲《生死教育教学法》。本课程旨在探究“生死教育课程怎样上才更能深入学生内心?怎样的教学设计更容易达到生死教育的课程目标?”王教授认为基于沉浸式体验理论的混合式教学或许是目前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本课程首先讨论沉浸式体验教育教学方式的由来,然后介绍生死教育的混合式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再介绍一种完全沉浸式体验教学——参观殡仪馆。山东大学的生死教育课程获批第二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本科课程,本课程也是对这一课程教学方式的推介。

       6月17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张永超教授主讲第二阶段课程——《生死学导论》。张教授的课程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生死学”之由来及其发展历程;第二,“生死学”涉及的主要问题、人物与课程入门类文献;第三,通过具体案例以及经典的生死学智慧对于生死学内容予以实践拓展,便于大家借鉴参考。本课程旨在探究“生死学”是什么如何理解“生死学”的核心内容?以引导各位学员更好地进行生死学研究与生死学教育。在课程中,张教授还从“生死学”的公益性、同人性以及建构性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自杀预防、边缘群体、女性权益、死刑问题、残障人士等社会问题,并认为“生死学”的诸多议题最终的关切是人权即人的生命权、生命自主权问题,激起会场学员的兴趣及热烈讨论。

      17日晚上,第三阶段课程由张永超教授带领学员导读生死学著作——《学会告别》。本书由知名作家、临终与死亡心理文化研究者、旅美学人彭小华博士撰写。在课程的开始,彭小华博士以线上的方式莅临会场,从她个人的切身体验以及相关案例中分享了她写作本书的初衷及关切——亲人临终,留还是放?生命是生前预嘱?如何避免痛苦的死亡?面对疾病和临终,医生自己会如何选择?

随后的导读环节,张教授根据书中丰富的案例及作者的叙述,探讨了死亡的定义、死亡观、临终过程、丧亲悲伤等问题,引导大家关注和重视死亡不仅作为生理过程更作为一个情感过程带给生者和逝者的影响,以期提高生活和死亡的质量。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由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传播学硕士、生命桌游创始人、设计师顾洋老师带来的《生死教育工作坊》以游戏的形式让学员沉浸式体验生死教育。在生命桌游开始之前,顾洋老师从生命桌游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生命桌游的缘起、生命桌游的理论背景出发,向学员介绍了桌游作为一种游戏在扰乱焦虑、心理治疗中的益处和具体应用,旨在通过愉快的互动让游戏体验者学习死亡,体验生命的美好,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随后,在顾洋老师的指导下,与会学员依次进行了生命桌游的三个环节——滚雪球式自我介绍、人生无常、赠送礼物。在《生死教育工作坊》的最后,学员们分享了各自的感悟和体会。

     《生死教育工作坊结束后与会者纷纷合影留念第四期中国当代生死教育教师研修班圆满落幕

上一条:纪念郑晓江逝世十周年暨《郑晓江全集》出版筹备会议在京举行 下一条:过一种“品尝死亡”的生活——死亡反思何以带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