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雷爱民受邀参加韩国生死学学术会议

分享到:
点击次数:164 更新时间:2023年08月05日18:17:15 打印此页 关闭

      2023年7月22日上午,由韩国翰林大学生死学研究所等主办的、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和死亡质量”第十一届国际会议(英语)通过zoom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包括致辞、嘉宾分享、自由讨论环节,来自韩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线上会议,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雷爱民理事长受邀参会,并做了专题分享。

      本次会议上,生死学研究项目负责人Park Joon-Shik博士致开幕辞,他在开幕辞中指出,在后疫情时代下,应该加强生死问题研究,注意同行合作与国际交流。韩国翰林大学的Young Bum Kim博士围绕疫情前后韩国老年人的抑郁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和比较研究,指出了疫情中由于交流方式的限制和影响,老年的心理和情绪明显受到了影响。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Kaori Wada博士就哀伤的医疗化转变过程进行了分享和分析,并指出哀伤问题并不仅仅是生理医学问题,它背后还有着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因素,尤其是哀伤标准受到西方文化与认知的影响不可忽视,有些悲伤问题东西文化下看待的视角并不一样。

      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理事长雷爱民博士就中国古代的谥号文化帮助人们超越死亡的尝试作了分析。在《谥号:一种克服死亡的尝试》的题下,雷爱民从什么是谥号、为什么会有谥号、如何通过谥号克服死亡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从学界对中国古代谥号的起源到谥号的定义、谥号的功能与目的、以及谥号对于人们克服死亡恐惧有何帮助作了分析。在雷爱民看来,中国古代的谥号文化是一种系统的克服和转化死亡的方式,他从谥号的官方背景、到谥号的道德评价功能、再到谥号的现实功用、谥号的超越意义等进行了介绍,指出好的谥号的获得者往往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人士,从皇帝到大臣、到军事领袖、到文化精英、到宗教圣徒等,他们去世后,往往会按照谥法的规定由相关的政府部门授予谥号。由于谥号授予通常在逝者的葬礼上举行,由政府派来的官员最后宣布谥号,获得好的谥号也意味着逝者一生功德圆满,可以即凡而圣,入主宗庙、祠堂,永享后世供奉。因此,谥号对于活着的人有一强大的心理暗示:它告诉人们,只要我们在世的时候努力工作,品行高洁,取得好成绩,那么,死了就可以获得永远的快乐,进入不朽的行列。谥号的正面作用就是:它确立起了一个集政治、文化、家庭、心理暗示、宗教以及不朽象征于一体的死亡安顿系统与符号体系,对于那些追求死而不亡的人来说,谥号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不朽的现世追求。然而,谥号也有惩戒和警戒恶人恶行的功能,传统儒者多主张用谥号来引导人们向善恶恶,通过对那些大奸大恶的人授予坏的谥号,让其接受永世的谴责,并让他们真正死于生命结束之后,以此来告诫每个人:珍重在世的名声,做一个好人。无论如何,谥号的功能有道德评价的意思,也有政治控制的意图,还有祖先崇拜的观念,但是,对死亡的恐惧是各种功能中最基础、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功能。我们只有看到谥号背后的死亡恐惧,才能真正理解谥号对于人们最原初的意义;也只有从帮助人们克服死亡恐惧、超越死亡的维度,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古代无论哪个朝代、无论多么杰出的人都非常重要谥号的原因了。谥号是中国古人创造的一个帮助人们超越生死的文化观念系统。

主题分享结束后,几位演讲嘉宾就各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评论和交流,主持人以及参会者向演讲嘉宾进行了提问,演讲嘉宾就相关提问进行了回应。自由讨论环节结束后,学术会议圆满结束。据悉,本次全英文国际学术会议是韩国翰林大学生死学研究所生死学研究团队的专项学术活动,意在推动生死学研究与相关应用。

编辑:孟春梅

  审核:雷爱民



上一条:郝燕萍等:死亡教育课程对护理本科生死亡恐惧的干预效果评价 下一条:雷爱民:他死了,我们要说什么?——试析生死学视野下的发丧与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