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睿颖: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发布时间 : 2022-11-22

  胡军老师离开已经快百天了作为老师学生的我,却一直无法为老师写出纪念文字。刘爱军大师兄八月突然拉我入胡老师祈愿群,得知老师昏迷,一夜无法入睡,祈祷老师能挺过来,可第二天上午还是等来噩耗。疫情期间厦门需学校审批流程走完才能离市,我没能赶上见老师最后一面。我对老师的记忆还停留在几年前见老师的时候,我还没有完成和老师的告别。老师身体一向很好,老师还年轻,明年暑假就可以好好去给老师过生日了。

我已经分裂成两个自己,一个自己不接受老师走了,会经常忘记老师已经离开,老觉得过段时间就能见到,这个自己维持着我生活中正常的运转;另一个自己知道今生再也不能相见,她被巨大的创伤死死的按在了冰冷的湖底,震惊、疼痛,没有一个字可以从那黑暗的湖底逃逸到湖面,让我可以拿来祭奠我对胡老师的思念。看完张健捷师兄对老师的回忆后,心痛不已,太多无法忘却的记忆。我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去北京看胡老师,为什么没有早点和胡老师多交流,我后悔这样珍贵的老师就在我面前,始终如一的无私教导我关爱我,我却总躲在蜗牛壳里,总想胡老师忙,现在啥也不是的我联系老师会打扰他,等我变得更好一点时再看老师,却不知道竟然就这样毫无心理准备的和老师天人相隔了。

再过几天就是老师的百天追思会,温海明师兄鼓励我,还是要把对老师的追思写下来。我鼓起勇气才写了一段,又不由得心如刀绞。无论如何忍痛继续往下写吧,老师自己没有写回忆录,我们每个人对老师记忆的碎片拼在一起,万一就是老师依然能够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另一种方式呢?其实毕业后我和老师主动联系的并不多,我从没想到,老师和北大在我心里的分量这么重。现在才体会,人生真正最重要的东西,你拥有的时候常常是自己不知道的;只有失去时的痛彻心扉,才会让一个人明白这件事的意义。因为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欲望,不是喜好,所以感官和感情往往辨别不出,它已经潜移默化成你生命的底层逻辑,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像空气一样日用而不知。只有失去它时,你才会感到生命的一部分连肉带血的撕扯下来,连着骨头带着筋被碾碎,才知道平常无奇的它在你生命中究竟有怎样的地位。

打开我记忆的湖底,最初最鲜明的记忆是一个下午,那天下课后,天气很好,老师讲完金岳霖先生的课,基础不牢的我听得一脸茫然,不明白金先生到底想表达什么(我是因为喜欢中国哲学,从工业自动化专业改考哲学的)。不知道是不是老师想换个方式引导我们,就带我们同届的他的三个研究生去北大南门外幽静的小馆里吃茶,边吃边聊。阳光从窗口温柔的洒进来,一束束微尘像跳跃的音符奏响在飘动的金色光柱里,金色的光映在老师身上,老师微笑着,用他那幽默愉快又一语中的的风格,以聊天的方式给我们讲着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哲学观点,我听着听着竟然慢慢听懂了!

那天老师具体讲了什么我已记不得,可是那个画面在我后来的人生中不断闪回,成了我精神世界画册里的第一页,那完全就是我没考入北大之前梦想里的哲学家和他们谈论哲学的场景和方式。如果有测频器,那一刻那个空间的频率应该就是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的频率,老师的生命带动了那个空间同频共振着,一个个伟大的灵魂顺着光柱,华丽庄严的鱼贯而下,正用他们灵魂的指尖轻轻碰触我们的额头。在那个画面之前,我热爱哲学,但我是生活在世俗中的,在那个画面之后,我真实的感受到这世间不仅有肉眼可见的物质世界,还有一个肉眼不可见的极其瑰丽壮美的精神世界,人们的肉体百年终归化尘,伟大的精神薪火相传,永垂不朽。后来北大为我的精神画册里不断的加入一页页画面,很多次我在已经脆弱悲伤到无法面对现实中的坎坷委屈时,我都会努力把濒死的自己闪回进这些画面,它们是我的心锚,是我的精神之泉,一次次为我注入精神的力量,复活的力量。这可能就是胡老师突然离开,我为什么会感到这么疼痛的一个原因吧。

跟着胡老师读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老师实在幸福,人生大满贯说的就是老师。事业上学问做的好,教书教的好,行政做的好,朋友又多又好;生活上身体好,家庭好,心态从来都是不急不躁,平和宁静,幽默开阔,简直就是方方面面什么都好,都那么称心如意。可能因为我是女生,第一眼关注到的是老师家庭,当时最让我惊艳的是师母,她那天穿着黑色大衣和橘红色丝巾,优雅高贵的气质让我看呆了,满脑子都在想胡老师年轻时得有多优秀,才能获得这样风华绝代的才女的芳心啊。胡老师的儿子高大帅气。胡老师总是愉快的给我们介绍着他的音乐碟片和音响,每次见到老师家人都那么温暖和煦,那里有幸福的味道。

对胡老师的事业,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胡老师怎么能够在那么多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同时,还能写出那么多需要深度思考的哲学文章,同时还能有那么多真心相待的朋友,还能针对我们学生不同特点进行指导。比如我写毕业论文自己找不到写什么,老师并没有让我为他的研究方向拓展子研究,而是根据我感性的特点让我选择方东美哲学,我越读越喜欢,也顺利写出了论文,老师在教我哲学要和自己生命融合一体,而不只是为了功名利益。现在想来,老师什么都处理的好,恐怕是因为胡老师内心非常纯净,没有私利、欲望和杂念缠绕,没有多余不必要的情绪干扰,常常是为他人考虑,出于公心尤其是常常站在民族大义的整体去做判断选择,所以老师的内心时刻能像镜面一样宁静光洁温润,不仅随时能够在各个事项中间做干脆利索,有条不紊的衔接,而且能清清楚楚的洞见事情的本质,因此就能高效准确的把握客观规律,能够协调平衡妥帖的做好千头万绪的各项工作吧。

老师有一年带我们去南阳参加冯友兰年会,他当时是秘书长,几十位重量级学者,老师最神奇的地方是说话不多,但每一位都能用心关照到,而且常常会照顾到他们最需要的。再繁杂琐碎的工作到了老师这里,总是变得井井有条,张弛有度,充满温情。年会晚上主办方邀请大家唱歌,老师的歌声达到专业水平,可我和同去的马亚男小师姐刚待一会儿就困了,想回去休息,旁边的老师善意提醒我们导师在怎么就先走呢?(其他导师带去的学生都老老实实待在现场),可胡老师微笑着替我俩开脱后就让我们离开了。毕业时我为了尽快和男朋友(后来的先生)团聚,一意孤行要下福建,老师没有多说什么,只告诉我到了福建他就帮不到我要靠我自己了,我文笔不错,可以好好写些文章。可工作后,智慧不足的我总是被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和情绪困扰,文章没好好写,专业越丢越远。老师又两次问我要不要考回去跟他读博,我又一次次在琐事里沉浮蹉跎,我的湖水上飘满了情绪和思维的垃圾,可我没有很好的清理这些垃圾,放任这些垃圾遮蔽了我生命里真正有意义的宝藏。直到我年龄已经很大,学术生涯已经接不起来了,老师有一年被漳州的闽南师范大学请去讲座,我在厦门的一个小学校上公共思政课,老师听我说每周的课比较多,就不让我专门去漳州看他(老师都是在为我考虑),老师从厦门回北京时,我在机场匆匆忙忙见到他和师母,老师一反以前,告诉我漳州很好,厦门很好,冬天北京叶子都落了,这里还是到处郁郁葱葱,让我好好教育孩子。(我的老师是让我不要悔恨过去错过的,要接纳自己现有的一切,勇敢乐观的继续向未来走下去啊)。后来我带先生和孩子去北京,老师和师母在北大校园内请我们一家人吃饭,老师叮嘱我要多带着孩子锻炼身体(还是在为我考虑,指点我什么才是对现在的我最重要的事)。真是心痛的无法再写下去,自始至终老师对我都是父亲对孩子般的叮嘱,为什么我当时都没有从这看似普通平常的话语后体会到老师对我叮嘱里深刻的含义呢?老师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把我人生即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看的清清楚楚,也为我指出了破解之道,可年轻时的我完全没有意识到,也就此错过了辜负了老师的嘱托。真是心痛的无法再写下去。

这样的细节太多了,当时只道是平常,工作多年被世情冷暖好好的鞭打教育后,才慢慢懂得老师对我们学生有多好。老师离开后,一想到这些细节就忍不住泪涌,我是遇到了多么好的导师,老师从未要求我们为他们做什么,老师给了我们最大的耐心、关心、理解和支持,老师心里自始至终都只想着怎样做对我们学生是最好的,能帮助我们学生点什么,从没考虑过自己,更没有用功利去衡量学生,从没有嫌弃过学生,对学生始终如一的真诚关爱。能力这么优秀出众,同时心地又这么纯真清澈的导师,竟然让我有幸遇上过见到过,可又毫无征兆的今生再也见不到了。最让我无法原谅自己的是:我拥有这一切的时候,竟然真的不知道这一切对我的生命如此珍贵,年轻时的我为什么没有能够理解老师对我叮嘱的深意?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感到疼痛的难以呼吸的一个原因吧。这是艾米莉·狄金森写下《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时的疼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的疼痛。

跟着老师读书时,偶尔我也会感到老师有点孤独。我听老师在不同场合至少讲过三次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老师说哲学就是李尔王,人类文明从哲学中孵化,却在当代社会里失落了哲学的精神家园。当时未经世事的我总把这当成是哲学家的浪漫。人到中年,我才开始慢慢理解老师那种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式的心境。老师家庭和睦,有很多朋友,学生爱戴,老师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各方面都能处理的愉快自在幸福的人,老师是在对现代人类在资本和技术血洗后失落了精神庇护所而忧心,这是洞彻问题和规律后作为一位一生都在深度思考的哲学家的忧心吧。老师虽然有忧心之问,却始终乐观冷静,一点一滴,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微小时节和机遇,从不畏惧任何一个挑战和困难,一直锲而不舍往前走着。

我毕业后因为脱离了学术领域,和老师交流的不多,每次现在回忆起来每次都是那么珍贵。有一次祝老师国庆快乐时,他正在天安门上观礼,让已经在社会底层漂泊多年的我,又惊讶又崇拜,他就和我聊了几句观礼的过程和感受,听起来就像我在日常中参加校庆活动一样亲切平常。当时我只当是寻常的聊天,现在回想起来,老师是敏锐的察觉了我自信不足,老师是在教我用平常心看待世间高高低低,不可以看低别人,但也不能蔑视自己。如果换了稍微有一点功利之心的人,对已经毫无用处的我恐怕回个表情都是非常客气的了,根本不会花时间和我聊那么多。另有一次我在英国格拉斯哥,踏上瓦特奔跑过得大草坪,身处蒸汽机诞生之地,作为一个学习过工业自动化和热爱哲学的人,能够站在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起点之地,我兴奋的语无伦次,那样的心情家人是难以理解的,我第一时间发微信告诉老师,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老师那种特有的平静的愉快和肯定,他和我聊中西文明,聊知识,聊创新,告诉我他有在中国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任职,让我以后可以和他多交流这方面的想法。我写了一篇创新的文章,觉得写的不好,发在不知名的小刊上,也没有告诉老师,然后又不了了之,没有继续做下去。连我自己都对自己丧失了耐心和信心。可不管我怎样平凡平庸,怎样不争气,老师从来没有用一丝功利心衡量过我,从来没有嫌弃过我,从来没有一丝说教和指责,总是用那么温暖和煦赏心悦目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教导我,帮助我,指点我。老师从来不是一个批量生产学生的产品经理,而是一位真正育人育心,灌溉学生自身的生命能开花结果的大先生,最难得可贵的,哪怕胡老师发现学生只是一株小草,也依然平等无私的关爱着。

写到这里,我才发觉自己为人处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深接受了老师的影响。比如不争不抢,淡泊名利,踏实肯干。他当时任哲学系副主任,除了科研和教书,还需要处理系里繁杂的事务,他自己是这样做的,也时常对我们赞许一些退休返聘回来教书的老先生的人品。胡老师就这样在聊天中,不知不觉让不计较名利,踏实工作在我心里变成了一个含金量满分的价值标准。工作后我一直不知不觉在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比如爱生如子。我自己当老师后总是花最多心血在学生和备课身上,我也不会用一丝功利之心看待学生,对生活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反倒会更关心。其实作为一个思政课老师,即使我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帮助,绝大部分学生上完课就忘掉我了,这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事。但是我乐在其中,因为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毫无所求的无私教导着我,我得到老师那么大的恩情却在老师在世时不自知,老师离世才慢慢体会到。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我笨拙的模仿着,走着老师走过的路,学着老师做人做事的样子,难道老师的精神不是一直活在我心里么,我还是觉得老师仍在我身边,老师从未离开。

现在老师安眠在一片青山之中。老师在离开前两天817日的朋友圈发了最后一条讯息,是一首意境辽阔美好的诗《归家》:“归来南山鹤翩舞,自在神仙无烦忧”。想起陶渊明那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公从土地和山川中感受到了死亡背后生生不息的力量,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青山苍天作伴,大自然这首冷静肃穆庄严宏大的史诗,献给我敬爱的恩师胡老师,您的学生永远怀念您,学习您。

胡军老师2000级硕士研究生闫睿颖


上一条:2022年第1期 安宁疗护的语类场、语类化 及其文化惯习建构机制

下一条:编辑部:《华人生死学》来了,欢迎大家继续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