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医疗机构中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家持续加大医疗资源投入力度,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临终关怀的宣传和教育不够普及,使得很多人对其缺乏了解和认识,服务供给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逐渐加强公众对临终关怀的认知。2024年9月9日由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主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承办的主题活...
九月是“生命关怀月”,河北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安宁疗护团队秉持在全社会推广“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成就生命、礼赞生命”的生命至上理念,走进学校,在医院里,面向大众和医务人员,优抚病员开展了系列生命关怀活动,旨在培养关爱他人和尊重生命的意识,进而感受生命的美好,更加好好珍惜生命。活动一:观看一场有关告别的电影 9月4日下午,安宁疗护团队医护人员观看了电影《天堂回信》。观影结束后,大家从不同角度...
朱明霞教授说人类的死亡分为三类:“你死,我死,他死”。简单来说,“你死”是指周围认识的、熟人的死亡,包括家人、朋友等;“我死”是我自己的死亡;“他死”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陌生人的死亡。 在ICU工作,见惯生死,时常面对“他死”,面对那些和我没有关系的死亡,我该理性还是感性?而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平衡点又在哪?我又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面对“他死”的生死考验,再次困扰了我。 那天...
“30年前,生活在农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爷爷临走前的那半个月里,总是会在半夜敲床?”后来才知道,那时候爷爷患了癌症,痛得不得了,那一声声闷响是他用来转移注意力的、唯一的‘解痛药’。”对于亲人来讲,如果看着患癌的亲人在生命末期那么疼,哪怕只有几天,那种无能为力,也会折磨一辈子。”从事安宁疗护的护士王素兰说道。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把安...
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倡议每年的9月作为“生命关怀月”,在全社会推广“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成就生命、礼赞生命”的生命至上理念,让更多人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珍惜生命,防止自残、自伤、自杀、伤害他人性命等极端现象发生,去关顾那些生活中遭遇生死困境的人们。 2024年“九月生命关怀月”系列活动将在这个9月,开启生命关怀之旅,活动预告如下:「活动一:守护生命之光,传递关怀之暖」一、活动简介面向...
作者简介:1.张子腾,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2022级伦理学硕士生,通信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邮政编码:200234,电子邮箱:zzt913856587@163.com,联系电话:15365529951摘要:意大利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探讨了语言与死亡之间的否定性关联,主要通过“声音”(Voice)这一概念来建立联系。他认为“声音”不仅是已存在的声响与未被理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