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生死学》2025年第1期 DOI: 10.12209/j.hx.2025060102作者简介:1.第一作者:吕会玲(LV Huilin),女,延边大学附属医院(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bian Univeity),职称:主管护师,通讯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局子街1327号,邮编:133000,Email:15526770630@163@com 2.通信作者:程丽楠...
《华人生死学》2025年第1期 DOI: 10.12209/j.hx.2025060101作者简介:付子阳,男,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在读博士,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千种区不老町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464-8601,fu.ziyang.r3@s.mail.nagoya-u.ac.jp 中日佛教生死观及临终关怀研究进展与评述20世纪中叶以来,关于死亡议题的探讨逐步突破传统学术禁区,演变为跨学科研...
作者简介:1.张子腾,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2022级伦理学硕士生,通信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邮政编码:200234,电子邮箱:zzt913856587@163.com,联系电话:15365529951摘要:意大利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探讨了语言与死亡之间的否定性关联,主要通过“声音”(Voice)这一概念来建立联系。他认为“声音”不仅是已存在的声响与未被理解意...
李函颖 | 死亡反省如何提升个体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基于平衡时间洞察力、存在性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 《华人生死学》2024年第1期 DOI:10.12209/j.hx.2024063007作者简介:1.李函颖,女,应用心理学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吴家营街道聚贤街768号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西区。邮政编码:650500。Email:leevey2021@163.c...
医疗情境死亡话语素养:疼痛科门诊生命关怀谈话“观点展示三步法” 作者简介:1.李芳,女,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邮政编码:100191。Email:lifang@bjmu.edu.cn2.路桂军,男,疼痛医学、安宁疗护主任医师,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立汤路168号。邮政编码:102218,luguijun301@...
作者简介:1.李博,男,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宁夏地方文献。Email:libo1221@163.com摘要:西海固与银北地区虽同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但两地汉族民间丧葬文书受各种因素影响仍有较大差异。同样的祭祀对象,侧重点不同;同样的哀祭文体,风格不同;同样的祈祷祀告,范畴不一。就差异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三点:一是生活环境,有所不同;二是地域文化,差异明显;三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