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內心 增生命容量 摯愛突然死亡 3步走出哀傷作者:梁梓敦(香港生死學協會總監)关键词:心理輔導,喪親,哀傷 面對突然降臨的死亡,任何人都難以平靜接受。研究哀傷輔導的學者普遍認為,突發的死亡更容易引發「複雜性哀傷」,需要長期且深入的心理輔導。這結論實在不難理解,朝夕相處的人突然從生活中消失,這種衝擊與震撼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消化,有些人甚至一生都無法完全放下。 黃太是一...
病患真实病情告知、尤其是绝症之下的死亡消息告知,我们应该如何跟患者沟通,以及患者的知情权与医疗决策权怎样得到保障,这是困扰当前我国医生与患者、患者与家属的大问题。出于保护病患不受更多伤害原则以及“善意的谎言”目的,医护人员通常倾向把病患的真实情形告知病人家属或者患者的重要关联者,而选择向患者隐瞒病情、甚至死亡将至的消息。这种欺瞒患者与告知家属的做法,虽然一时可以让医护人员和家属逃避直面患者的责任和...
朱明霞教授说人类的死亡分为三类:“你死,我死,他死”。简单来说,“你死”是指周围认识的、熟人的死亡,包括家人、朋友等;“我死”是我自己的死亡;“他死”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陌生人的死亡。 在ICU工作,见惯生死,时常面对“他死”,面对那些和我没有关系的死亡,我该理性还是感性?而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平衡点又在哪?我又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面对“他死”的生死考验,再次困扰了我。 那天...
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倡议每年的9月作为“生命关怀月”,在全社会推广“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成就生命、礼赞生命”的生命至上理念,让更多人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珍惜生命,防止自残、自伤、自杀、伤害他人性命等极端现象发生,去关顾那些生活中遭遇生死困境的人们。 2024年“九月生命关怀月”系列活动将在这个9月,开启生命关怀之旅,活动预告如下:「活动一:守护生命之光,传递关怀之暖」一、活动简介面向...
第六期生死学论坛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教育经验及其启发引 言开展生死教育、在民众中普及生死学知识,这是现代社会、尤其是20世纪以来特殊的社会现象——在传统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之后,人类面对死亡的方式在不断调整。事实上,传统社会面对死亡有其极富智慧的应对方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传统之下,人们面对死亡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些方式同样都能够安顿人们的生死,给予人们以关怀与终极信念。也就是说,传统社会也是...
立生命于心 爱生命于行 成生命于意 生命,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教育,几乎贯穿我们的一生。如果说孩子最终将成长为一棵大树,那么在树的源头浇水就显得尤为重要,生命教育就是这样的工作。适逢“六一”国际儿童节,《对话生命》栏目特邀儿童生命教育专家刘慧教授,与张方圆老师共同讨论“儿童生命教育”话题。让我们跟随她们的步伐,共同从多角度探讨儿童生命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本期主持张方圆,浙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