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是由关注生死问题并致力于生死教育实践的相关人士倡议、推动、组织成立。 从2016年11月起,各位同道开始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每年举办探讨生死相关的各种议题,至今已连续六届。2022年1月,学会在澳门注册成立,成为独立法人、学术组织、世界华人的生死学与生死教育行业学会。学会秉承“推动华人世界的生死问题研究与学术、学科体系之建设,以及华人社会的生死教育之推广与普及”的宗旨,力求在生死问题的研究上有所推进,在中国人的生死认知与生死安顿上有所作为。
胡宜安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在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有特殊的作用:其一,祭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它使文化传承富有仪式感,无论国祭而是家祭;其二
发布时间:2021-01-30张永超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教授 郑晓江先生做为生死学前辈,或者如同钮则诚先生所说为“生死哲学大师”,在其往生之后,生死学界同仁总觉应做些什么,那种发自内心,或者说义不容辞的纪念、致敬、感恩
发布时间:2021-01-30何仁富2013年2月17日午后,在三亚得知郑晓江老师于早上坠楼身亡的消息,一时间,身心灵的反应都异常剧烈,心里不断在念叨,这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呢?身体紧张得直冒汗!赶紧在网上查阅了一下相关消息,得知
发布时间:2021-01-291.雷爱民:《死亡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2.路桂军:《见证生命,见证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云岭:《参悟生死:来自中国本土的生死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
4.陆晓娅:《给妈妈当妈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陆晓娅:《旅行中的生死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何仁富:《西湖生死学》,中国商务出版社。
7.何仁富:《准备与道别》,北京:华龄出版社。